主页 > 教育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结局怎么样?语文老师都不敢说,为啥

时间:2019-02-14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的主人公是匡衡,从小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油灯。于是,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藏书无数。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分文不取,只希望能看主人家的书籍。

学到这篇小故事的时候,老师会循循善诱,告诉学生要学习匡衡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品质。不过通常,语文老师只会说到匡衡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位极人臣。其实,老师只是捡取了匡衡的前半生,积极的一面来鼓励我们,对于他最后的结局,语文老师都不敢说,为啥?

因为小时候“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偷了国家的土地。根据记载,汉朝当时独尊儒术,推崇经学,而匡衡对《诗经》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深得汉元帝的赏识,在官场上一路升迁,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

匡衡深得信任,备受皇帝喜爱,所以当他的儿子匡昌酒后杀人,被抓进大牢,匡昌的下属和弟弟密谋劫狱事情暴露后,匡衡也没有受到牵连。其实,只要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恪尽职守,平安富贵到老不成问题。然而人总是贪心不足,手中有权力就想要更多。

当年,汉元帝封匡衡为安乐侯,同时分给了三十一万亩土地,但是下面办事的人把地图弄错了,匡衡在知悉内情的情况下,装傻充愣,指使手下将错就错,把多出来的四万多亩土地收入囊中。后被人弹劾,事件败露,皇帝顾念旧情,将他贬为庶民。匡衡返回故里,不久,便病死家中。

有人分析说,匡衡的贪腐与他出身寒门,从小受穷有关。贫穷让他的眼界格局变小,在他拥有了很多之后,又想要更多,尽管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封不住心中的贪念。这样一个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的小孩,长大了成为了一个贪官污吏,难怪语文老师不敢说他的结局。

书本里总是展现积极的一面,而自动过滤掉消极的东西。我认为不管正面的知识还是反面的例子,学生都应该知道,因为这是事实,正面给人引导,反面给人警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味标榜伟光正反而千篇一律,起不到震撼心灵的作用。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