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经济 >

南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探索大数据背景下新商科高质量人才培养之路

时间:2023-03-20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随着“万物互联”的商业5.0时代的到来,传统商科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智能商业环境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商科人才商业伦理道德摇摆不定。时代需要既懂商业运营又有数据思维且具商业匠心的新商科数智化复合人才。南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顺应新时代商科人才需求的变革,以提升培养学生数字应用能力及商业伦理为立足点,构建了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升体系。

 

一“学-看-动-融”,养成“树商者心、炼商者技、立商者德、拓商者道”的敬业品质,铸就商业匠魂

1.学习学院特色课程《工匠精神概论》,树想受众所想的匠心。秉承树立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从业品质,学院精心设计《工匠精神概论》课程,以学院必修课,全校选修课的方式,启航学院匠心铸魂工程,并把《工匠精神概论》做成学院的特色与王牌。

2.观赏“天工蓝”时代工匠文化作品,呈民间之美的匠技。组织学生观赏学校特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内的民间匠品,观看10个大国工匠事迹视频,参与系统工匠精神教育等系列文化营造活动,培育和弘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天工蓝”时代工匠文化。

3.技能证书、日积跬步的行动中,求守正创新的匠道。以“一人一证书,一天一小时”为抓手,知、行合一,将“工匠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养成“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商业运营之道。

二构建基于“三链协同”的新商科数智赋能的课程体系

学院遵循以产业链与专业链为规划导向,企业链与项目链为内容导向,岗位链与教场链为标准导向的“三链协同”的教学建设思路下,对目前以培养中高端执业型商科人才特色的“课证贯通、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升级、改造,以挖掘并培养岗位数字能力为导向,构建新商科数智赋能课程体系。

1.逐层融入:在通识、学科基础、专业等各层课程中,融入大数据技术应用、智能商务等知识技能,创设《智能审计》、《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等18门新课程。

2.开放融合:对接教育部“1+X”书证融通试点,以“一专业至少一证书”为导向,开展“财务数智化应用”、“数字营销”等10余门行业前沿技能培养。

3.特色定向:探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1+X”、“卓越商务师”三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数字化能力差异,赋能服务于不同领域的数智化商科特色人才,实现了新技术素养普及教育和新技术与专业融合的精深教育。

 

 

三创建数字商科智慧学习中心,助力新商科数智赋能实践体系

学院基于“学科引领,数字化、一体化、社会化、递进式”的建设思路,结合“三链协同”的新商科数智赋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商科智慧学习中心,以教学、科研充实教场链。

 

1.依托中心实现课程的数字化融合、“课训赛证”融通。智慧中心遵循商科应用型人才技能成长规律,构建“基本技能、虚拟仿真综合技能、数智化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四层递进”,集“实践教学、1+X证书培训、学科技能竞赛、校内实践基地、科研应用”“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完成以实践训练助力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商科的深度融合和赋能升级。

2.依托中心实现数智化应用研究的教学转化。组建产教联合研究团队,搭建科研平台,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财税、生态经济等新技术与商科融合应用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教学转化。以智慧学习中心为载体,形成商科前沿实务动态、实务技术、实务课题同步进科研平台、教研室、进教材、进课堂的直通道,教改、课改的推进器。

经过近7年的研究与实践,“匠心铸魂、数智赋能、能力进阶”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体系在全院逐步推进。累计10个专业,开设《大数据》、《工匠精神》等10余门课程,惠及师生1.5余万人;在数智化实训平台赋能下,实现匠心铸魂、数智赋能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商科人才培养实现了从“闭门育人”到需求引路、能力单薄到五育并举、专业孤岛到全商业环境的转变,形成教师教有所学,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育人良性循环。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自育人体系研究启动以来,完成省级重点学科建设1个,近四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论著400余篇;专利40余项;省部级课题立项20余项,横向课题4项;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7门等成果。

学生思想有高度,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积极投身祖国的军旅,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工匠”;能力有厚度,学院学生在相关学科竞赛中斩获近30个省部级以上奖项,毕业学生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成效有广度。育人体系与成效在《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线上线下媒体报道,也获得省内外多所高校的肯定并学习推广。黄珺、朱盛萍、夏育盛

热门文章 更多>>